錄音內容: /lat8-kio6/
▲以上錄音僅供參考
「藠/jiào/頭」是一種百合科的蔥屬植物,古稱「薤/xiè/」,現代漢語稱「蕎/qiáo/頭」,潮州人管它叫「辣藠」,鄰近的閩南兄弟則說「蕗/lù/藠」。乍看之下,確實與蔥、蒜、韭等植物貌似,不常光顧市場的人多半容易混淆。
蕎頭生吃辛氣重,但加工之後甘美十足。民間有「春藠宜炒,秋藠宜醃」的說法。陽春三月,當藠頭苗還脆嫩的時候,可以連葉子一同炒菜吃,等到秋天葉子變老,地下鳞茎肥大,就衹適合去葉留茎拿來醃漬了。

在日本,一些餐廳會提供從中國進口的糖醋藠頭,作為開胃菜使用,經心挑選的藠頭顆粒飽滿多汁,食感酸甜爽脆,是典型的兩廣風味。
湖南人則喜歡鹹辣風味的剁椒藠頭,將大粒的藠頭洗淨曬乾,用鹽醃漬一日,再混合剁椒剁蒜,滿月後取出切碎食用。
潮州人也吃藠頭,有些人家的醃漬方法跟湖南接近,但不放剁椒,而是放菜脯粒和剁蒜。饒平北部山區有道家常菜,「鹹魚炒春藠(即藠頭苗,又稱藠菜)」,客家風味十足。鹹魚原材用的是一種約成年人三指寬的淡水魚,煮熟後塞稻秸稈抹鹽曬乾。烹飪時取適量鹹魚切小塊,炒出味後下春藠,略微翻炒出鍋;既有魚乾的鹹香,又有春藠的清香,口感豐富。
@筒子:在南海吃過藠菜炒燒肉,味道正啊,十分想念。
@雞哥:想起在桂林吃到的糖醋汁泡藠頭,吃起來脆脆的,酸酸甜甜特別開胃,根本停不下來。
@大小眼:這家夥真的不是蒜頭?好在它比蒜頭溫柔,講真我這兩年纔認識這玩意
@老魚:甚麼頭?
@秋咪:藠頭?我並不認識這個東西,衹有請教一下每天穿梭於菜市場的阿媽,她說:「有人在賣呀。葉子不能吃,衹能吃根部,很像蒜頭的那部分。我們家沒買過。」顧名思義,也就是阿媽她,不吃藠頭。
@阿步:我不認識這個東西。
@六娃:我不認識這個東西。
@羊羔:我不認識這個東西。
@Young:我不認識這個東西。